当前位置:首页 >> 发挥作用

宜兴:“三种模式”推动老党员工作室助力基层治理

时间:2025-06-2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宜兴市积极探索“三种模式”,着力打造老党员工作室,推动离退休干部聚焦基层察实情、深入社区办实事、贴近群众求实效,为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银龄”力量。

  一、深化“党支部+工作室”模式,党建引领赋能

  按照“一支部一工作室”的思路,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建设老党员工作室的强大动力和保障。一是织密组织网络,筑牢战斗堡垒。按照“六好”示范党支部建设要求,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做到应建尽建、能建则建,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截至目前,已建立165个离退休干部党(总)支部(含8个功能型党组织)。二是选优“头雁”队伍,凝聚银发力量。开展“与党同心,与社区(村)同行”离退休干部主题实践活动等,鼓励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在社区(村)牵头建立老党员工作室,以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的老党员为骨干,带领身边有意愿、有能力的同志积极加入,全面建强工作室“头雁”队伍。三是多维融合共建,夯实阵地根基。按照“资源整合,一室多用、实用管用、共建共享”的要求,推动老党员工作室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活动中心(室)等融合共建,统筹人员、场地、设施等资源,实现老党员工作室建设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的有机衔接。目前,全市能够发挥实效的老党员工作室(驿站)已达到24个。

  二、深化“工作室+志愿服务”模式,银龄先锋聚力

  以“一个老党员工作室就是一支志愿者队伍”为建设目标,组织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展示“银发先锋”风采。一是注重人才储备。在首批入库202名银发人才的基础上,动态更新“银发人才库”;采取“组织关系一方隶属,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模式,结合落实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全面推广“荣退+报到”,积极鼓励退休干部到社区(村)、老党员工作室报到,为银发先锋助力基层治理储量蓄能。二是抓实资源整合。对宜兴全市30支志愿服务团队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各个老党员工作室实际,推动志愿服务团入驻工作室,充分发挥各领域、各行业老同志的专业特长、经验优势,细化服务清单,丰富服务内涵,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三是融入基层治理。部署开展“银发先锋进小区”行动,鼓励老党员工作室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主动嵌入宜兴全市小区党支部便民服务日活动,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帮助解决小区楼道门更换、停车位改造、路面修复等问题;组织老党员工作室主动融入城镇拆迁、物业管理等重点难点工作,协助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三、深化“工作室+特色品牌”模式,常态长效“立根”

  坚持把做优老党员工作室品牌作为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全面推动老党员工作室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一是深化品牌驱动。按照“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建要求和陶都银发先锋驿站“四有四强”选配标准,不断提升老党员工作室建设水平,为老党员开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工作室+特色项目”运行模式,定期总结工作室志愿服务活动特色亮点,以“一室一品牌”为方向培育更多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明显的老党员工作室,有力推进离退休干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二是强化典型带动。部开展“陶都银发先锋驿站”活动,宜兴市官林镇“红‘芯’耀林”、卫健委“银发健康卫士”志愿服务团等13家典型脱颖而出。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主要事迹、工作成效,自上而下构建三级联动“银发生辉”宣传“矩阵”;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化沉浸式宣传方式,将传统纸媒和数字媒介有机融合,扩大宣传覆盖面,激发广大老同志内生动力,营造老有所为的浓厚氛围,推动“银耀陶都”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宜兴市委老干部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