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挥作用

无锡宜兴:陶都银龄力量让时代新人“暑”有“趣”处、“童”样精彩

时间:2025-08-18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新时代“银龄行动”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银耀陶都·银发先锋进小区”活动,宜兴市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与组织力量,牵头联动各方资源,组织带领青少年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厚植情怀、在文化非遗中浸润心灵、在技能实践中锤炼本领、在科普研学中拓宽视野。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领略到夏日独有的乐趣,更让整个假期充满了关爱与成长的印记。

  一、红色课堂“趣”味浓,薪火相传童心燃

  “五老”志愿者们以“赓续红色基因”为核心,创新红色教育形式,让红色故事“活”起来。张渚镇组建的“银发讲师团”由37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退休教师、老党员组成,他们带着《追寻》中的红色故事走进社区、小区,用亲历者视角讲述王开荣、卢大妈等先烈的英勇事迹,还通过“10分钟红色微课堂”,用“故事+红歌”的模式让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在“老少同台”宣讲中,老校长与少先队员共同演绎革命故事,两代人的隔空对话让现场热泪盈眶;各地组织红色研学活动40余场,孩子们走进太华山新四军纪念馆、革命英雄展示馆,通过VR实景、文物展品重温烽火岁月,在沉浸式体验中让爱国情怀深植心间。

  二、非遗工坊“趣”味多,匠心巧绘童韵扬

  老同志们深挖本土非遗资源,让青少年在指尖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在宜城街道唐公社区的漆扇工坊里,“五老”志愿者与家长携手,教孩子们调试漆料、勾勒花纹,一把把绚丽的漆扇在稚嫩的手中诞生;太华镇桥涯村的折扇课堂上,老艺人手把手传授穿扇骨、绘扇面的技艺,孩子们在宣纸上游走笔墨,感受传统工艺的雅致。更有屺亭街道广汇社区的甲骨文体验活动中,银发志愿者们讲解文字演变历程,孩子们模仿象形特点创作“笑”“跑”等趣味甲骨字;万石镇万善社区脸谱绘制课上,从“关公红、曹操白”的文化寓意到“勾线晕染”的技法,老教师们耐心指导,让国粹艺术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三、实践课堂“趣”味足,巧思练就童艺展

  “五老”志愿者们倾心打造多样化实践课堂,成为青少年暑期“充电”的主阵地。宜城街道精心设计“七彩公益课堂”,吸引近600名学生参加。在文峰社区的陶艺课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休教师带着孩子们揉泥、塑形,感受“泥有乾坤”的乐趣;巷头社区急救实训课上,老医生示范心肺复苏动作,孩子们在模拟操作中掌握生命急救技能。多个社区组织青少年走进检察机关,让他们“零距离”感受法治氛围,更有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体验,孩子们通过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在还原真实庭审流程的过程中,直观了解法律程序与条文,将抽象的法治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职业体验活动同样精彩:官林镇的“小城管”跟着“老”城管队员巡查市容、学习垃圾分类,“小医生”走进医院学制中药香囊、学健康知识;在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孩子们在老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下感知水稻种植智慧农业,亲手捕捞小龙虾,在劳动中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让实践成为最好的成长教材。

  四、科普研学“趣”味妙,探索点亮童彩梦

  身怀专技的老同志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在科普研学中解锁科学的奥秘。高塍镇的“科创探航”之旅里,老党员、老教师志愿者带领学生探秘“河蟹住楼房”的智能养殖基地,看水质测控、自动投喂系统如何让农业焕发科技活力;丁蜀机场的模拟驾驶体验中,退休飞行员手把手教学,孩子们在起降操作中感受航空科技的魅力。和桥镇的无人机课堂上,志愿者用动画拆解飞行原理,学生们从模拟器练习到实地试飞,在一次次操控中点燃科学热情;万石镇万善社区的“健康抹茶”课上,制茶名师讲解宋代点茶技艺,孩子们学“温盏、调膏、击拂”,在传统茶文化中发现科学智慧,让好奇心成为探索世界的动力。

  宜兴银龄志愿者们以“趣”为桥、以“爱”为帆,让青少年在红色传承中铸魂、在文化浸润中提质、在实践探索中成长,用“银龄”余热照亮“童龄”之路,让这个夏天成为孩子们成长记忆里最亮丽的色彩。(宜兴市委老干部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